厦门垃圾分类进入“3.0”阶段!这些改变你感受到了吗?
发布时间:2022-03-05
自2017年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
厦门交出的“成绩单”
可以说是亮点纷呈
- 实行垃圾分类后,垃圾焚烧发电量提高30%以上;
- 垃圾日产量增长率由12%下降至3%以下;
- 人均垃圾日产量由分类前1.3千克下降到约0.95千克;
- 日收集厨余垃圾800余吨、日处理餐厨垃圾约500吨,全部得到资源化处理;
- 新增餐厨垃圾日处理量为国家第五批试点工作要求的2.6倍;
- 两个垃圾焚烧发电厂被评为行业最高标准——“AAA”,日产4000余吨其他垃圾全部焚烧处理,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 年产有害垃圾约200吨,全部进入工业危废中心进行专业化处理;
- 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超过住建部35%的要求。
还有最新消息↓↓
厦门垃圾分类 迈进“3.0”阶段
在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指导下,各部门紧紧围绕《厦门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在办公、餐饮、农业等方面靶向发力。
实现了我市垃圾分类工作升级迈入3.0版阶段
怎么做到的?
一起来看看↓↓
1.无纸化办公为环境减负
打开公文交换系统,登录个人账号,点击“会议通知单”,完成开会日期、紧急程度、收件单位等内容填写,即可发送会议通知,总流程仅需2分钟。
厦门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市公文交换系统使用流程
据市信息中心副主任吴迎新介绍,“无纸化办公”在垃圾分类减量化方面效果显著,在市级公文交换系统中,现有注册单位超700家,系统月均公文交换发送量2.4万件,公文交换接收量8.5万件,会议通知接收量1.2万件。假设一份文件一张A4纸,一个月无纸化办公,能减少砍伐近46棵20年树龄的树。数据显示,2021年平台月均共享电子证照达6.5万次,即每月可减少复印约6.5万份纸质证照。
2.“净菜、光盘”为餐厨垃圾减量
在市行政服务中心食堂后厨,一棵芹菜可以“分饰”多道菜肴的主角。菜品物尽其用,从根源上降低了食堂餐厨垃圾产量。此外,后厨内常见的捆扎绳、塑料袋等菜品包装现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筐筐统一采购的净菜。菜品实现“松绑”大大降低了厨房塑料垃圾产生量,同时也为日常菜品采购节约了成本。
食堂电子屏上,相关宣传标语滚动播放;在餐厅入口、取餐区、就餐区,“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主题海报格外醒目;文明督导员现场督导,“光盘行动”蔚然成风。
文明用餐,节约不浪费从光盘开始
据统计,我市机关食堂2021年餐厨垃圾为349637千克,较2020年减量7.36%。
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办公走廊内,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桶中还分别放置一个稍小的塑料桶和硬质垃圾袋。“桶中有袋、袋中要有桶。每次清理垃圾时,只需把稍小的垃圾桶和垃圾袋擦拭干净,又可重复使用,而稍大的垃圾袋只需一周更换一次,这样一来,每周可以节省115个垃圾袋,垃圾袋的用量每日节约47%。”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二级调研员呙拥军说。
3.农业垃圾变废为宝再利用
3吨秸秆换1吨有机肥,这看似“赔本买卖”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却为面前埔村带来了很大的效益
庄家宝蔬菜合作社建设堆肥大棚,将农作物垃圾制成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
“随着秸秆综合利用模式逐步推广,农村、农田环境有了明显提升。”郭防说,现如今,合作社实现了秸秆与有机肥“明码标价”置换(每吨秸秆兑换400-500斤有机肥),有效控制了农作期间化肥的使用量。从前人人嫌弃的秸秆、果皮菜叶现在成了不少农户争相回收的对象,果皮菜叶村道上堆集的情况减少,农村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集美区捷圣生态农业种植园将红糖、果皮菜叶、水按1:3:10的比例装进密封容器内发酵,定时打开瓶盖放气并搅拌,等待1至3个月,即可得到环保酵素。做法简单,用途却很广泛:过滤后的酵素水可以兑洗洁精、洗发水等清洁用品,滤出的酵素残渣还可以制成肥料、农药,施用在田间地头。农业垃圾就地处理,不仅减少垃圾产生量,也有助于有机生态农业发展,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加入酵素进行浇灌后,虫害少了,果蔬长势更好
4.星级酒店不主动提供“六小件”
牙刷、梳子、指甲锉、
丝瓜络、剃须刀、鞋擦……
这些以往会主动提供的一次性用品
如今在厦门的酒店房间内越来越少了
在厦门源昌凯宾斯基大酒店,前台摆放了宣传标识牌,引导客人不主动使用一次性用品。(受访者 供图)
2021年,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关于星级饭店不主动提供客房一次性用品”的通知,要求全市星级饭店不主动提供,并不在客房内摆放“六小件”一次性用品。
在厦门源昌凯宾斯基大酒店客房内,并未摆放一次性牙刷、梳子等“六小件”物品。(受访者 供图)
在厦门源昌凯宾斯基大酒店的客房内,洗漱区域并未摆放一次性牙刷、梳子、剃须刀等“六小件”,在酒店前台,也摆放了宣传标识牌,引导客人不主动使用一次性用品。“厦门源昌凯宾斯基大酒店共有460套客房,以70%入住率来算,取消主动提供“六小件”后的1个月里,大约为酒店节约了10%左右的成本,产生的垃圾也显著减少。
5.螃蟹“松绑” 一年垃圾减量约600吨
如今
市场上“五花大绑”的螃蟹越来越少
不少海鲜都“轻装”上阵
放在“诚信筐”里“裸称”销售
市场上的海鲜(资料图)
据了解,为了推动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的开展,相关部门在农贸市场、商超等开展水产品称重专项整治工作,对群众关注的痛点、热点问题,如螃蟹绑大绳,使用不合格塑料购物袋等,进行全面整治。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平均每日的螃蟹批发销售量约为11吨,开展专项整治前,螃蟹捆扎绳的重量至少占螃蟹净重的20%,专项整治规范后,捆扎绳重量严格控制在螃蟹净重的5%——根据夏商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的交易数据显示,仅螃蟹捆扎绳一项,预计全市每日垃圾减量达1.65吨,一年减量约600吨,为我市垃圾源头减量工作做出新贡献。
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活禽集中屠宰与白条上市
市市场监管局市场合同处处长、一级调研员李生林告诉记者,2019年起,市市场监管局结合业务开展做好垃圾减量工作,不仅开展水产品称重专项整治工作,还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活禽集中屠宰与白条上市,将活禽集中屠宰产生的内脏等垃圾进行集中的资源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同时结合农贸市场改造,对市场内的垃圾设施进行精细布设,推进农贸市场垃圾分类工作更好地落实。
来源:厦门日报
编辑:环环
上一篇: 3月1日起,这些垃圾分类新规将正式施行!
下一篇: 中环协垃圾分类专委会组团赴南京市考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