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华中科技大学


主任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00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校园占地7000余亩,园内树木葱茏,碧草如茵,环境优雅,景色秀丽,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学校教学科研支撑体系完备,各项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设有103个本科专业,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入选一流建设学科数 8个。

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400余人,其中教授1200余人,副教授1400余人;教师中有院士19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4人、青年拔尖人才2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2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9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9个。

学校贯彻建设“学生、学者与学术的大学”的教育思想,秉承“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坚持“一流教学一流本科”的建设目标,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几十年来,70余万毕业生走向社会,遍布全球各行各业。

按照“应用领先、基础突破、协调发展”的科技发展方略,构建起了覆盖基础研究层、高新技术研究层、技术开发层三个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以及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筹)、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还拥有1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专业实验室、6个科技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一批省部级研究基地。

学校坚持“服务乃宗旨,贡献即发展”的办学思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学研产相结合,密切与地方政府、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通过设立驻外研究院、产业化基地,开展横向科技合作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世界上41个国家和地区的246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友好合作。工程科学学院是全国首批四个国际化示范学院之一,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被列为中欧建交40周年40个典型案例之一。

附属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正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秉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校训,敢于竞争,善于转化,聚精会神,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陈海滨

陈海滨,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城乡环境规划与管理、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城镇环境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顾问专家、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环卫专委会专家、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会长、中环协垃圾分类专委会主任、中环协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等。主持完成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五项成果分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主要代表作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生活垃圾应急处置技术导则》《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研究》、《垃圾分类试验研究及方案设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操作规程》等等。

王永

王永,男,浙江联运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简称:中环协)理事会执行副会长,中环协 “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智慧环卫专业委员会”及“环卫运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发起人。长期从事城乡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及智慧环卫等环境产业项目,致力于为环境项目综合运营提供新型整体解决方案。     王永董事长在城乡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及智慧环卫等多个专业领域和项目管理方面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理论和广泛的实践经验。其主导的余杭区智慧垃圾分类一体化项目被住建部认定为唯一的国家级垃圾分类示范项目;带头研究搭建了浙江省首个省级垃圾分类监管平台;参与主编了我国智慧环卫与垃圾分类的多项相关技术标准。     浙江联运环境在董事长王永的带领下,通过垃圾分类整体解决方案、智慧化平台建设应用、信息化建设管理、第三方考评监管等多端发力,在市场上的影响力稳居国内环境产业第一集团阵营。
李晓华

李晓华

李晓华,博士学位,从事垃圾分类智慧运营事业,现任苏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参与国内100多个省市的垃圾分类规划设计运营工作。

曾光

曾光,1983年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国际固废协会垃圾收运技术工作组主席,盈峰环境执行副总裁。从事环卫机械、环境装备研发、运营与管理10余年。在环卫环保装备物联网、环卫大数据分析和智慧环卫体系建设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推动实现大数据+智慧环卫装备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有效融合。荣获2018年湖南省121创新人才、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湖南专利奖一等奖、长沙市知识产权领军人物等多项奖励与荣誉。累计获授权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发表论文10余篇。

郭子成

郭子成,男,汉族,陕西安康人,清华大学EMBA毕业,现任环创(厦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至今获得授权专利70余项,主要成果获得厦门市科技进步奖等。2015年入选厦门市“双百”人才计划。

曾光

曾光,湖南省湘乡人,1983年5月生,汉族。现任中联重科环境公司总经理,曾在2015.9-2016.6中联重科环境产业集团固体废弃物处理公司任总经理,2014.11-2015.9中联重科环境产业公司装备研究院任院长助理,2011.07-2014.11在中联重科总部中央研究院任室主任/研究组组长,2009.07-2011.07在中联重科总部中央研究院任研发工程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本科及研究生,